三同

主题: 家乐福48亿卖出“白菜价”还是“退”得在华市场最后一桶金?

  • 果冻布丁℃
楼主回复
  • 阅读:1003
  • 回复:0
  • 发表于:2019/6/24 15:27:04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核心提示: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市场至少还有数十家门店不在苏宁易购的收购之列,而这些门店应该是家乐福与在华的合作伙伴共同开设的门店;化整为零,外资巨头似乎又回到了当初刚进中国市场的状态——以合资的形式存在。


而对苏宁易购来说,46亿收购家乐福200多家门店+配送中心的80%股权,似乎是一笔非常非常划算的买卖,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当今环境下,苏宁有没将这笔资产“变废为宝”的能力。

24年前第一家将大卖场开进中国大陆的家乐福,正在按下“退出”键。

昨日(6月23日),苏宁易购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按照公告中提供的家乐福中国2018年299.58亿元的营收、家乐福中国业务作价为60亿,交易价格隐含的股权价值/收入倍数为0.2x。

收购完成的话,家乐福集团将保留家乐福中国业务的20%股权。

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根据2018年中国连锁百强公布的数据,家乐福(中国)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销售超过474.6亿元,门店数达到302家,销售、门店数量双双下滑。

而在苏宁易购发布的上述公告中关于收购标的显示,截至2019年3月,家乐福中国在国内开设210家大型综合超市、24家便利店以及6大仓储配送中心,覆盖22个省份的51个大中型城市,会员总数约为3000万。

也就是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市场至少还有数十家门店不在苏宁易购的收购之列,而这些门店应该是家乐福与在华的合作伙伴共同开设的门店;另外,在销售统计口径上,营业收入与销售规模之间也有将近180亿元的差异。这一数据差异一部分来自于部分门店的销售,另一部分是营业外收入没在统计之列。

化整为零,外资巨头似乎又回到了当初刚进中国市场的状态——以合资的形式存在。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经营风险,还实现了多年来品牌价值的套现。

所以,48亿,换得一具亏损的躯壳,也挺贵!

(1)

家乐福,用24年的时间在中国零售市场上划出了一道近乎对半的“成长的烦恼”的抛物线。

2008年之前的家乐福,尤其是在以大卖场为代表的中国零售业市场上,被尊为“神坛”上的人。可以说,是家乐福领跑着中国以大卖场为代表的现代连锁零售业的快速发展、成长。但是,在2008年之后,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在零售业这个超长马拉松赛道上,我们逐渐发现,在开始拼耐力、拼实力、拼整个供应链的节骨眼,家乐福这个当年轻装上阵的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开始不断遇到麻烦:门店分权现象严重导致管理漏洞严重;在电商冲击下门店迫切需要业态创新变革时供应链体系不给力,过度盘剥依赖供应商的运营模式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家乐福甚至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其实家乐福还有一个与国内零售企业人人乐很相似的问题就是,企业内部管理、团队出现问题导致的人心涣散,当年企业的“王者之魂”不再。

也正是由于多年以来家乐福骄人的业绩下掩盖了其很多问题,才使得在近10年里家乐福错失了在新环境下发展变革的机遇,而这些对如今的家乐福来讲均已是不可逆转。

(2)

所以,关于家乐福出售中国业务的传闻早在几年之前便已频传。因为,在几乎占尽了中国连锁零售发展的近20年黄金红利期之后,退出,是这些外资零售企业无法逃脱、也必须完成的宿命,只不过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将这个最后的动作完成的更有含金量一些。

在这方面,并非没有前车之鉴。比如5年前退出的Tesco乐购,这家在2004年匆匆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外资巨头,仅仅熬过了10个年头,便以在华市场205亿元的市场规模+现金、占股20%的条件与华润万家合并成立合资公司,匆匆离开。

如今,别说在哪里还看得到Tesco乐购,就连华润万家也在全国多地不断收缩大卖场战线。

在这方面,家乐福显然要更明智一些。

在象征性地探索了几年业态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之后,2018年初,勇敢地抱住了腾讯,永辉这两条大腿,当时家乐福或许还心存幻想,此举能否助其重新站在与老对手沃尔玛同台竞技的新一轮起跑线上。

可以说,如果有哪家外资零售巨头真正进入了中国电商时代的零售市场第一阵营序列的话,无疑当属沃尔玛,包括大润发在内的外资巨头都是通过资本手段被收编,而沃尔玛却早在2011年就在上海设立了其在海外的第一家电商总部,通过资本手段收编、入股电商巨头。

对于腾讯、永辉来讲,虽说不差钱,但还远不至于“饥不择食”。如果没记错的话,永辉曾派出生鲜团队进驻过家乐福,但或许是最终没在家乐福身上找到兴奋点,或许是交易的价格没谈拢,谁抛弃的谁不好说,但事实确是在与腾讯、永辉长达一年半的磨合期内,家乐福并没能与腾讯、永辉“生米做成熟饭”,形成实质性的资本、资源优化配置层面的化学反应。

在没有最终确定下家之前,即使亏损已是多年不争的事实,“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会长期在中国市场发展”也必是一家外资巨头对外一致的口头禅。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家乐福很快就找到新的接盘侠。

(3)

6月23日,愿以48亿元成交、不差钱的苏宁易购,成为家乐福中国的新下家。

这也是苏宁易购首起收购外资连锁超市大卖场企业的案例,对苏宁整体零售业务场景的构建起到了有效补充的作用。正如苏宁易购公告所称,有助于加速公司大快消品类发展,构建全场景零售业态,提升线下门店竞争力等。

但同时苏宁也不得不面临吞下这样一块“烫手山芋”的难题:

1、业务难题。所接手的家乐福中国是一家处在多年业绩下滑境遇的企业,苏宁能否为其提供主营业务的赋能?如果家乐福自身的运营模式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话,恐怕苏宁设想的所谓数字化改造、全场景融合等的顺利推进都会受到影响。

2、团队难题。80%的控股,意味着苏宁要有能力主导家乐福未来的发展,但从超市、大卖场方面来看,苏宁正缺少这些业态的运营管理基因。这方面,阿里对大润发的改造应该可以给苏宁带来很好的启示,但问题的关键是苏宁张近东能否把家乐福的唐嘉年变成大润发的黄明端?相信这将成为苏宁收购家乐福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

3、融合难题。关于家乐福的牌子保不保留的问题。这不单单是一个品牌保不保留的问题,而是体现出一家企业对其旗下不同业态、不同公司以及不同业务的把控能力问题。按照苏宁易购多业态、多品牌的运作体系,包括之前的万达百货,家乐福的名称应该会被继续使用,但如何将这些业务有机融入整个苏宁体系,对苏宁来讲会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而对家乐福来讲,在与腾讯、永辉这一当今中国零售市场最强组合之一的搭档分道扬镳、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后,用一个几乎翻身无望、持续亏损的业态市场换得48亿真金白银,其巧选时机的这一退,是不是颇有些含金量?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