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

主题: 【华容地理】禹山镇耕读文化兴万家

  • 墨明棋妙
楼主回复
认证会员认证会员
  • 阅读:24819
  • 回复:0
  • 发表于:2017/10/25 9:45:08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华容广电全媒体讯(通迅员 孙刚)最近,笔者前往曾因大禹治水而得名的华容县禹山镇采访,发现该镇民风淳朴,人居和谐。感叹这里一尘不染的自然风景、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治安环境外,还被这里薪火相传,底蕴深厚的耕读文化景象所折服。



禹山镇位于湘北地区洞庭湖畔、长江边隅,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耕读文化深植于百姓心里,渗透入千家万户,这里,一派兴旺祥和。

环顾美丽的禹山镇,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只有醉美的田园牧歌、勤劳者的身影和朗朗的读书声。 

在没有向导指引下,我随心走进该镇华兴村一户村民家里。只见这户人家宽敞明亮的堂屋里,挂着的“光荣军属”“文明户”“五好家庭”“最清洁户”等荣誉匾牌十分引人注目。见我这位不速之客到来,屋子里的一位老爹爹连忙扔下手里扎扫帚的活儿,一边起身恭迎,一边忙着搬凳倒茶。

“老人家,您大热天里还在忙着做事呀?”

“嗯啰,都习惯了”!这位老爹爹停下了手里的活,笑着回答我:“劳动人家嘛,就要以劳为本,以勤治家哟“。

“看您家里建设得这么好,您又年纪大了,还忙么子啰?!”

“不劳动不行啊,民以食为天嘛,坐吃山也会空呢!”

我和这位爹爹在一问一答的交谈中,全然不知偏屋里有两个小孩正在专心志致地学习着。爹爹引我进入偏屋里,告知这是他的两个小孙子。一个在埋头看书,另一个在习字临帖。看到墙上布满了“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等奖状,我惊讶地夸赞起他的两个孙子。

“不错嘛,学习成绩都蛮好啊!”

“种田人以仓贮丰满为盈,军人以家国太平为安,学生以丰富知识为盛!”老爹爹用一种温和而又肯定的口气,出口成章:“子孙读书不发奋,等于养个无用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



聊天中,我了解到这位爹爹叫徐诗文,今年70岁了,身体特别硬健,家中老少三辈一共10余人。其中两个儿子在部队,都是团级以上的军官,一个儿子在市县跑客运,3个儿媳妇和大孙子也在外地党政部门上班。他们一家子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着,但都很勤奋,也很出色。

在禹山镇采访中,我接触了很多象徐爹爹这样的家庭,他们中不仅有良好的家庭教养,更有一种进取向上的朝气蓬勃。 

该镇农民普遍勤劳,也很渴望知识。许多农民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中不断吸取知识养份,全镇5万余人口中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有多半数达到了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的还靠自学获得大中专文凭。许多农民勤耕之余,自觉走进农家书屋读书看报,或通过电脑网络等学教工具,掌握了科学种田知识,足不出户就能关心和了解天下大事。

八岭村村民代密小时候因家里贫穷,很早就失学,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近几年来,她靠勤奋耕读,不仅自学成才获得了大专文凭,还精心承包近10亩责任田,科学种植中药材,年收入15万元以上,成了远近皆知的劳动能手。代密致富后不忘帮扶周边困难群众,走共同致富之路,带头创建了保丰中药材生产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3500多亩。

松树岭村村民王斌受传统耕读文化影响,非常勤劳爱学。他一专多能,不仅有一手过硬的种田作地绝活,还掌握了汽车驾驶技术。他平时闲余时间喜好练书画,而今写得一手好字,作的画还被很多人收藏,是当地人眼里小有名气的“农民书画家”。

在该镇,我还见到一些农民在耕作休息间隙或茶余饭后,三五个人会一起交流科学种田经验和种养殖心得,讨论国际国内形势。在采访中得知,全镇有370多位农民在“冷向蔸儿火,闲抽叶子烟”时吟诗作对,风雅有韵,并有110余人劳动之余笔耕不悔,每年有5至10位农民作者出版各种诗词文集。2015年,该镇被中华诗词协会和省联楹协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和“联楹文化之乡”。 



在传统耕读文化的影响下,全镇家庭都把勤劳节俭、子嗣培养教育等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近50年来,该镇已有1.5万多人因教育而改变命运,仅禹山村就有500多人跳出农门,走向其它各行各业。近5年来,该镇有60多个农民家庭先后脱贫,同走富裕之路。

在传统耕读文化影响下,禹山镇成为诗书礼仪之镇,千百年来传承着许多优良的民风民俗。这里的人每逢传统节日都互相祈福祝愿。无论哪家有乔迁、添子、添寿、升学、升迁、婚嫁等喜事,都盛行贴对联,送贺匾、贺文。如果哪家遭遇人祸天灾,有疾病丧葬等不幸之事,就会有很多的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探视慰问,及时帮扶,或写祭文悼念。


结束对禹山镇的采访,我构思着如何着笔写好该镇耕读文化。但回想起接触到的所有象徐爹爹这样家庭和人员,我便豁然开朗:不用浓墨重彩,不用刻意寻求章节章法,平实地记录下一个个如徐爹爹一样的家庭环境和如他一样说出的话语,不就记录下了该镇千百个家庭中耕读文化么?

我释然了!我欣然了!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