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

主题: 三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何长工...

  • 这年头、寂寞
楼主回复
  • 阅读:9373
  • 回复:0
  • 发表于:2019/11/20 15:30:07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何长工是从华容走出的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在从事地方党史调查整理工作中,曾有幸三次拜谒何长工。

三O一医院,何长工激情忆党史

湖南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1979年,中共湖南省委通知各地市成立农民运动史资料调查整理办公室。因为华容是革命老区,县委根据县文教局副局长邹树荣的建议,成立了华容县革命斗争史资料调查整理办公室,邹树荣兼任主任,成员从文教、民政、工交系统抽调。

县革命史办公室成立后,为收集资料,邹树荣指派袁修广、毛伏姣和我赴北京采访华容籍革命老人。我们于1981年元月上旬到达北京,先后访问了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张维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大年、电子工业部政治部顾问涂国林等老人,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得到了十分有价值的史料。元月12日,我们来到鼓楼东街草厂胡同3号何长工寓所,他的秘书单继友告诉我们,何老因病住进了301医院。我们正在遗憾之际,单秘书已拨通了电话,说何长工欢迎我们去医院采访他。

1月15日是星期二,北京漫天雪花飘舞,首都一片银妆素裹。下午,我们如约来到301医院。警卫验过介绍信后,指引我们沿着通道到达南楼病区。在南楼入口,经再次验过证件后,我们乘坐电梯到5楼,踏着走廊里的红地毯,走向5病区18号病床。南楼是高干病区,这里的每一号病床都配置一个套间,设有病人卧室、医护员室、警卫员室、会客室,宽敞而又整洁,朱德、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前都曾在此地住院治疗。我们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向前走去,刚走到18号门口,就听见何长工在说话:“在井冈山,我和蔡协民都是红四军军委委员。红四军只有3个团,就有2个华容人当党代表,蔡协民是31团党代表,我是28团党代表。”声音宏亮,富有中气,而且还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华容话。原来,何长工正在同他的警卫员谈论军史。


何长工(左)与毛泽东(中)、朱德(右)在一起

我们在会客室等候片刻,何长工在警卫员的搀扶下走出卧室,一见到我们,就热情地说道:“华容老乡来了,欢迎欢迎!”他虽已81岁高龄,但身体依然魁伟高大,满头白发,显示出岁月的沧桑。他在保卫井冈山的战斗中腿部受伤致残,走路有点跛;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被红卫兵打断两根肋骨,站立时胸部略微有点弯曲,但仍不失英雄豪气。

我们3人中,袁修广是县文化馆的文学创作专干,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他于六十年代初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创作电影剧本《红色春秋》时,曾数次拜访时任国家地质部常务副部长兼党组书记的何长工。此时袁修广老师呈上县委为我们开具的介绍信,恭敬地说:“何老,我们专程来北京,请您谈谈华容革命历史。”

何老风趣地回答:“什么何老,我在弟兄中排行老三,就喊我何家三爹行了。”何老功勋卓著,在我国党史军史革命史中享有崇高地位,此时身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可谓位高权重,但没有一点架子,一下子消除了我们的拘谨。他离开华容五十多年了,鬓毛已衰,乡音无改,一口标准的华容话使我们倍感亲切。

何老喝过一口茶,对我们说:“县里成立革命史调查整理办公室,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只顾忙着政治运动和经济建设,来不及回忆历史。现在好多老人都已离世,我也快见马克思了,再不抢救就真的遗憾了。”

窗外雪花飘飘,室内温暖如春。沉浸在往事回忆中的耄耋老人,头脑清晰,精力充沛。他首先说起华容的历史和战略地位:“华容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有八百里洞庭,有四十五里桃花山,这里很多人祖宗三代都是生活在水上和洲子上的游移民族,革命性很强。辛亥革命时,湖南湖北共同举义,我们背过一篇严都督写的檄文,非常有鼓动性。我现在还记得:‘大别与君山对峙,湘水与汉水共流。猛回头群起狂呼;洞庭湖一歌同调。言犹在耳,事岂忘心……’”他自豪地说,自古惟楚有才,湖南不仅出文坛俊才,也出政治英才、军事天才,所以黄兴感言:“中国不亡,有湖南人在!”所以蒋介石感叹:“兴我也湖南人,败我也湖南人。”


1981年1月14日,笔者与袁修广老师(左)在北京301医院与何长工老人(中)合影。

何老谈兴正浓,单秘书走了进来。他抱歉地对我们说,访问只能暂停。原来南楼病区有规定,亲友探视病人只能在周一周四下午,且每次不能超过5人。现在何老的夫人和女儿、外孙女都来了,因为我们3人在访问,只留下两个探视的名额,他们上不了楼。于是我们匆匆告别何长工,走出了5号病室。

两天以后的星期三下午,我们再次来到5号病室。何老早就在会客室等候着我们。这个下午,何老向我们讲述了华容党组织的起源,讲述了他们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历史,讲述了华容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不知不觉近3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才依依告别何老,并请他在适当的时候回华容家乡视察。

草厂胡同三号,何老深情忆战友

遵照省委的通知,华容县委于1982年10月成立党史资料征集整理办公室,我有幸成为一名专职党史办干部。1984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党史办蔡冬生主任安排我和严文田两人赴河南、北京、天津等地再次外调征集资料。

1984年5月5日,又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上午,我和严文田乘公交车到鼓楼东街,步行100多米便进入草厂胡同3号大院。这里就是原国家政协副主席何长工的住宅。附近住着北京居民,何长工同他们的关系十分融洽,逢年过节,何老爷子经常出来和他们聊天话家常。

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北京四合院,前后三进,环境幽静宜人。由于先天已同单秘书联系好,我们去的时候,何长工已在庭院里等候我们。他穿着银灰色的毛衣,戴着老花眼镜,坐在藤椅上看报,身旁几株刚吐出绿叶的大槐树在春风中摇曳。

见到我们,何长工非常高兴地说:“都说华容人聪明,你们就是证明。看你们来北京的日子,正是首都最美好的季节,早来几天还冷,迟来几天会遇上下黄沙……”

何老的见面语,把我们逗乐了。


1984年5月5日,笔者在北京草厂胡同3号访问何长工(左)

几句寒暄话后,何老迫不及待地问起了家乡的情况。问了去年的农村收成,问了县氮肥厂的生产,我们尽知道的情况作了汇报。令我们沒有想到的事,他竟然问道:“蒋家子爹还好吧?”

蒋家子爹即蒋子辉老人,是华容辛亥革命时的元老,红军时期曾任湘鄂西省军委秘书,解放初任华容县民政局局长。新中国成立之初,何长工追忆当年的老战友,曾多次写信证明蔡协民、欧阳健、萧正纲、毛遇顺的革命活动和牺牲情况,和蒋子辉常有书信往来。

我回答:“子爹身体还很好,现在住在县光荣院养老。”

“你们回去后代我向子爹问好!”何老恳切地说。

我们这次拜谒何老,主要是请他核实、补充一些史料。何老着重回忆了赴法勤工俭学、蔡协民和县农民自卫军的一些情况。

他告诉我们,华容赴法国的13名勤工俭学生十分活跃,有5人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高风、毛遇顺是少共的领袖。高风和周恩来是成立少共的发起人。毛遇顺同邓小平关系密切,他们后来都是旅欧支部的领导者。

谈到蔡协民,何老回忆说:“他和我是1929年1月从井冈山分手的,他随毛泽东去赣南创建中央苏区,我随彭德怀留守井冈山。后来蔡协民被派往福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还托邓子恢给我送来一封信。当时蔡协民任福建省委军委书记,战斗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中心城市,可他却泰然处之,作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信中写道:‘我们从事秘密工作的人,颈项就像松香焊的,随时可能断掉。现在中央出了革命烈士传,但愿我的名字,将来能写在革命烈士传上……’”何长工的回忆,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一位视死如归的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的何长工

何长工几十年戎马生涯,枪林弹雨,数次化险为夷:寻找朱德部队时被敌人抓捕,守卫井冈山时负伤脱险……可他最忘不了的是第一次死里逃生——一名石首革命者用自己的生命救下了何长工。何老回忆说,马日事变后,他被迫前往调关,准备和蔡协民、欧阳健、徐履仁等会合后去武汉寻找党的组织。刚走出华容地界,县团防队大队长张振甲带着几名团丁追了上来,原来他们已经叛变革命,准备抓回何长工交给驻县的国民党军队。正在这时,石首农民自卫军军长廖学愚带人赶来接应。见此情景,廖学愚愤然对张振甲说道:“你们不能抓何坤(何长工原名)!”

张振甲阴笑着说:“我们不是抓何局长,只是奉命接他回县说明一些情况。”说着,他手下的团丁们举起了枪。

眼看一场火併一触即发。面对拥有真枪实弹的团防兵,手中只有几枝梭镖的石首农民自卫军会吃大亏。何长工挺身而出,对张振甲说:“你们放下枪,我回华容去!”

廖学儒拉住何长工,大声说道:“何坤,你决不能回去!”他对张振甲说:“你们不是要说明情况吗?我代替他。何坤是我们洞庭湖西区的剿匪总指挥,梅田湖剿匪、万庾阻击川军的情况我都知道,我跟你们回去说明。”说完,他命令自卫军战士:“快把何局长护送到调关!”

眼见自卫军战士簇拥着何长工向调关镇走去,张振甲干瞪着眼,只得抓住廖学愚回县复命。

几天以后,廖学愚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华容。

何长工的回忆,不仅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真实的细节,也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被革命先驱惊天地泣鬼神的共产主义精神深深震撼。

重回华容,长留怀念在故乡

1983年11月26日,本是严冬的洞庭湖乡,气候却出奇的温暖,冬阳和煦,微风轻拂。一辆黑色轿车从岳阳出发,沿着宽阔的公路驶向华容县城。车上,何长工身穿军装,倚窗而坐,用深情的目光眺望着故乡的山山水水。1927年湖南马日事变,身为华容县团防局副局长兼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的何长工遭到反动政府通缉,被迫离家出走,从此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数十年,无暇回乡,直到最近,才乘在长沙主持全国党史人物研究会的机会,偕夫人尹清平回到阔别56年的家乡。车窗外,魏巍桃花山、清清沱江水,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村镇,从他眼前一一掠过,唤起他心中无限的激情。

何老重回故乡,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家乡小住的三天时间里,他接见县领导、会见乡亲、祭奠烈士、为机关干部作革命传统报告,连天忙个不停。我当时在县委党史办工作,并曾两次访问何老,和单秘书较为熟悉,县委派我随同并作记录。

何长工参加革命后,他的亲人在他的影响下也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有40多人先后惨遭反动派杀害。1930年7月,时任红八军军长的何长工率部随彭德怀攻克长沙后,敌人疯狂报复,惨无人道地将他在家乡的妻子孟淑亚和两个孩子光球、光星杀害。56年来,何长工无时无刻不怀念家乡的亲人。27日清晨,何老和夫人驱车40余里,来到苍松掩映的卸甲山,这里就是掩埋孟淑亚烈士和两个爱子忠骨的地方。两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走下轿车,互相搀扶着,沿着林中小道,一步步攀登上山。松涛呜咽,群峰默哀。何老把花圈安放在墓前,低声说道:“淑亚,我看你来了,你知道吗?光球、光星,爸爸来看望你们,愿你们和妈妈在地下永远安息!”


何长工在结发妻子孟淑亚墓前致哀

中午回到南山乡政府,乡亲们听说何老回来了,纷纷奔走相告,蜂涌而来,乡政府门前很快围上了千余人。陪同的同志担心何老的安全,他却说:“人民是我的父母。儿子回来了,哪有不见父母的呢?快请他们进来!”于是,乡政府会场大门敞开,千余群众涌进会场,济济一堂。何长工缓步走上主席台,举起右手,向乡亲们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接着他又来到南山中学。家乡的师生早读过何老《井冈山会师》《改造王佐部队》等回忆录,熟知何老那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那天,他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这位仰慕已久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面前,何老感到自己变年轻了。他登上讲坛,迎风伫立,热情洋溢地鼓励家乡学子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


何长工和夫人尹清平重回故乡,与华容县委、县政府领导合影

27日下午,何老和夫人尹清平又来到庄严肃穆的县烈士陵园。在这长眠的烈士中,有何老的入党介绍人高风、毛遇顺,也有何老的堂妹何鸣一,还有何老的亲密战友蔡协民、欧阳健、刘革非、肖正纲、欧阳悟……望着一座座挺立的墓碑,何老仿佛看到了当年同艰共苦、出生入死的战友。他献上花圈,满怀深情地致词说:“华容烈士陵园的烈士们,我亲爱的战友们,何长工前来看望你们,向你们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你们是革命的英雄,新中国的奠基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县光荣院紧邻烈士陵园,何长工向住在这里的二十多位老红军、苏区老人一一问候。89岁的邓培喜握着何老的手,回忆说:“何老,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师的时候,我是120师的军需副官,找你要过粮食呢!”何老点头说:“记得记得。那时我是粮食总局局长,每天到我那里领粮食的人不少。只是那时候条件太差,不能满足同志们的需要。”95岁的蒋子辉握着何老的手,亲切地说:“何家三爹,你的身体还有这么好。”何老乐呵呵地说:“我今年84岁,比起你们两位95岁、89岁的老兄,还是小弟弟呢!”老人们欢悦的笑声在光荣院回荡。

走出光荣院,何老停下脚步,眺望前方,然后对身边的夫人尹清平和单秘书介绍说:“那里就是状元街。我们华容明朝出了一个黎状元,今后还会出更多的状元!”这是一位耄耋老人对家乡历史的自豪,对故乡明天的衷心祝福。


何长工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

11月28日上午,何长工在县委七一会场接见了县直机关干部,并作了近两个小时的讲话。他一开场就风趣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呀!56年没有回家了!我早就应该回来看看,由于工作关系和身体关系,一直没有如愿。今年快84岁了,如果再不回来就没有机会了。你们就会骂我是逆子,说华容的孩子不回来,当了个什么大官,不来见华容人民。其实,我永远是华容人民的儿子,喝的是洞庭湖的水,吃的是洞庭湖边的粮,是华容人民把我养育大,是华容人民把我送上了革命征程,我永远也不会忘这个本!”字里行间,倾注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接着,他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华容的光荣革命历史,他说:“和我一同上井冈山的华容人,除我一人健在、一人叛变外,其他同志都牺牲了。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呀!听说华容有3000多名烈士(注:现为4400多名),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我们后来者应该继承革命传统,把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权力地位、待遇享受16个字抛到九霄云外,把忠心耿耿、为党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6个字作为自己的信念,当好人民的长工,革命的公仆。”何老倾心而谈,两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他浓重的乡音,使家乡人倍感亲切;深刻地教诲,打动了每一个与会者的心弦。

11月29日,何长工和夫人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了华容。这是他离县后56年第一次回乡,也是一生中最后一次回乡。他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崇高品德,永远铭刻在全体家乡人民心中。


三见何长工,使我走近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一名曾从事地方党史调查整理工作者,学习和宣传何长工光辉事迹和伟大革命精神也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后来,我不仅参与了县烈士陵园何长工塑像的雕塑联系、《何长工传》的修改、电视连续剧《何长工》拍摄组织、《长工颂》专场文艺晚会主持词撰稿、县博物馆《何长工生平事迹展览室》筹划及布展工作,还撰写下《何长工谈判》《儒将何长工》《永远的将军》等文学作品。

何长工的形象永远光耀天下!光耀千秋万代!

口 作者 郭清彬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