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

主题: 【艺术长廊】远逝的炊烟(散文)

  • 花~hana
楼主回复
论坛管理员论坛管理员
  • 阅读:2887
  • 回复:0
  • 发表于:2014/7/10 10:17:34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远逝的炊烟(散文)

蔡定炳

在中国,如今这太平盛世的日子就像流水一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就这么静静地流着,而在这流淌的日子里,城里和乡下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新得让你刮目相看,新得让你流连忘返,新得更让你唏嘘感叹,感觉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我是一个在乡村长大的人,在将近二十年的乡村生活中,最让我留恋的是乡村的炊烟。后来无论我身在何处,一想起家乡,眼前就会有缕缕炊烟在袅袅飘荡,是那么的温馨、宁静、纯洁、轻盈、缥缈。我的大脑中始终藏有许多关于炊烟的影像和画图。近年回到乡下,却渐渐的看不到年轻时的炊烟了,有时不免有些怅然。

乡村的炊烟准确的诠释了“人间烟火”的真意,村庄有了炊烟的映衬,一动一静,彰显和撩绕着的是人间的悠闲与繁忙,巧妙地组成了一幅农耕文明的乡俚俗画。静的是百年老屋,动的是袅袅升腾的炊烟,它们动与静那么不经意地一结合,舒展开的就是一幅人间最和谐的生活画景,描绘出村庄万古流传宁静平和的生活常态。有炊烟的地方就是人们繁衍生息的所在,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人的存在。它给人们的总是人间烟火的亲切和朴实平凡的意境。 

有炊烟的升腾,就会使人设身处地的感觉到一种无处不在可以亲近的空气和氛围,这时炊烟就变成了村庄活着的呼吸与视听,让人们特别是晚归和旅人的心就会变的温润清明起来,似乎也得到了村庄及家人的无微不至的照抚和牵引。

在童少的时候,我常常坐在牛背上或仰躺在屋后的山坡上,静静地欣赏那乳白色或蓝色的炊烟风致。有风的日子里,炊烟扶摇飘荡;无风的日子里,炊烟则袅袅娜娜,而在无云的日子里,它们就是天空中飘浮着的最贴近人们的低调处事的淡色调的云朵

在乡村最富诗意的则是傍晚的炊烟,最能够显出农村生活粗糙中的细致来。“炊烟袅袅牧人归”,这时一般都是家人齐聚的时候,放学的孩子、远归的旅人、劳作的乡民,都奔着炊烟赶回自己的家门。炊烟像一块磁铁牢牢的牵系着家里的老老少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炊烟始终在乡村的上空袅娜着氤氲着。

没有炊烟的日子是清冷的贫寒的沉寂的,甚至是凄凉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大跃进号子里,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呼声中,家家户户的大锅小灶都被强制拆除了,男女老少一律被赶到集体食堂就餐,“刮五风”刮走了家家户户上空的炊烟,家家都冷火无烟,在三年自然灾害里,乡村在无烟的的日子里忍受着饥饿和寒冷。

冬去春来,集体食堂解散了,家家户户又升起了炊烟。日子虽然依然清苦,但有火有烟的日子就多了些温馨和暖和。家家升炊,燃料就是柴草。那时候柴草不够,就连山上的荆棘刺丛也被砍光了,山上有一些松树,一到秋天风一吹就有些松毛落下来,人们为了把松毛扒起来做柴烧,山上连地皮都扒光了。我在少年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砍柴,六月清晨柴草中的蚊虫咬得我满头尽是疙瘩,红肿痛痒,黄水直流,然后结茄,就像长了癞疮一样。那样的日子让我着实吃尽了苦头。有米无柴的日子也是艰苦的,为了能让灶里燃起红红的灶火,锅里煮出香喷喷的饭菜,人们不得不出远门翻山越岭到桃花上买山砍柴。每年秋收一完,生产队就派出部分劳力扛起行李扎进深山去砍柴,等柴干了,全队劳力便把柴从深山里挑回来,往返几十里,一天只能挑一担。为了珍惜柴草,砍柴时往往连刺带棘一起砍倒,绞柴把的时候,母亲的双手就常常被棘刺扎得鲜血直流。另一方面,为了燃料,一到秋天,草木砍斫一尽,成片的山岭就都成了和尚头,光秃秃的裸露在风吹雨淋里。没有了山林草木的遮蔽,鸟兽失去了藏身之地,自然也就没有了鸟兽。春暖花开,就听不到鸟的歌唱了。

     乡村的炊烟是画是图也是诗,可是在实际为炊的过程中却并不是件浪漫的事。因为缺少足够的柴草,没有积存干枯的燃料,常常是旋斫新叶当柴烧,砍回来的的柴草湿漉漉的,放进灶里半天也烧不燃,弄得满屋子是烟,母亲蹲着身子用口去吹,湿漉漉的烟雾让母亲睁不开眼,熏得母亲眼泪鼻涕一起流,咳嗽得喘不过气来,我那窄窄的小屋就成了一个大蒸笼。有许多时候,没有柴比没有米更让人着急,一年上头,母亲操持着一家人的饭食,最着急的就是烹煮所用的柴草。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现在好了,在惠农政策的春风吹拂里,农村实行了改路、改厨、改厕,村村通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家园周围环境得到了绿化美化。家家都盖了新房,粉墙彩瓦,雕梁画栋,有的还建起了小别墅,土墙青瓦,竹舍茅檐已然成为旧话。家家安装了电灯,水龙头安到了锅旁边,引到了楼上。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变化,舍不得让烟雾熏黑雪白的墙壁,在燃料方面人们也自然来了次革命,开始烧藕节煤,后来嫌煤的气味太浓,又由政府出资扶助,建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现在有好多人家又用上了液化气,开关一开,炉火熊熊,再也不遭原来烟熏火烤之罪了。晚上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热天闪着电风扇或者开着空调,冬天烤着电火炉,相拥着看全国各地的新闻和娱乐节目。城里有的,农村里几乎都有了,时光在流逝,城乡的差别也在逐渐的缩短,城乡一体化正在变成现实

炊烟没了,或者说难见炊烟,但随着炊烟的消逝,山野也在发生着变化。昔日不见一毛的荒山秃岭渐渐地青了绿了,没几年功夫,山上草木茂盛,树木成林,早已钻不进人和牲畜了,山上的小动物多了起来,鸟雀们又回到了昔日的家园。叽叽咋咋地此唱彼和,唱响山野的黎明,迎送着起起落落的太阳和月亮。

每次回到故园,亲身感受着我的亲友们新的生活,虽然对已然逝去的炊烟每每有所感怀,有所留恋,但我的心是快乐的。多少辈子的乡下人啊,多少人曾醒里梦里渴望的生活,在今天实现了,他们像城里人一样同样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着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新生活,我打心眼里为我的父老乡亲们高兴。

那逝去久远的乡村炊烟,让我们想起乡村的今昔,想起乡村的传统与时尚,想起乡村的进步与革命,也自然想起父老乡亲们的苦难、欢乐、期望与梦想。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