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

主题: 【洞庭之声】奇丽的诗意表达

  • 墨明棋妙
楼主回复
认证会员认证会员
  • 阅读:12592
  • 回复:0
  • 发表于:2015/12/2 16:13:57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奇丽的诗意表达

——郑德宏诗稿《华容传》读后

王良庆



   被人喊 “师傅爹”的感觉,真好!

   德宏开口闭口就这么喊我,无论近在跟前,还是远在广东的增城。20多年前,德宏的确坐在我教初一语文的教室靠前的位置。当年,这个农家子弟家境不宽裕,身体瘦小,眸子却透射出足够的亮色与灵气。其他学科成绩未留什么深刻印象,倒是作文多得高分,时作范文。有次我布置了一篇学生自拟题目的记叙文,他居然将作文本写得只剩了一两页。我是当“小说”来批阅的,尽管花了我看10多篇“短”作文的时间,作了20余处眉批与尾批。窃喜之余,我给他开了些“小灶”,每次他总是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望着我,充满了虔诚与渴求。

这就是当年的弟子——郑德宏。

    2003年底,南方出版社拟出一套“天下楼文学丛书”,拙著首部诗集《不再渴望》忝列其间。未想到德宏有部名为《在路上》的诗集亦在内。这下,圈中便生出了“师徒同骚”之戏言。说实在的,翌年出版的《在路上》根本不同于《不再渴望》,正好印证了古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矣。

    国庆之前,德宏与我的家乡湘北华容到处稻勾金穗,棉吐银絮。他将第三部诗稿《华容传》发我E-mail,电话那端口口声声请我忙里抽空为其“序二”,还说就当批改一次“作业”吧。这下的确让我有些纠结,德宏早已不是当年的文学弟子,而是颇有些名气的青年诗人了。其第二部诗集《风声》的面世与《诗刊》《诗选刊》《星星》等名刊大刊及多种权威诗选本对他的青睐,早应令我等刮目相待。德宏这份特殊的“作业”委实让我脸红。因为它让我兴奋与欣慰,又令我惭愧,更使我万分感动。

    右手轻握全黑鼠标,食指下拨那枚小小的竖装胶轮,便一行一行、一首一首、一辑一辑读到了一位青年诗人蛮不一般的字与词,甚至标和点。有时还需多次回放、咀嚼才能心领神会。

    综观《华容传》,不论遣词构句,还是意象营造与情感铺陈,都是奇丽的诗意表达的现代样本。

    遣词构句于写诗的关键作用是任何一位诗人与诗读者皆能理解认可的。其实,语言既是诗的外衣,也为诗之内核。好语言不仅给读者以美妙的感受或第一印象,更是诗之精神的优质载体。一首《华容传》易读好懂,汉字的排列组合在简单中暗藏很不简单的技巧。这就是丽词佳句现身于分行文字的神秘和力量。“足够让你们的生活,奢靡到再死一回。”《清明节快乐——祭逝去的亲人们》中这句,让读者眼前一亮,平朴中见真诚。诗人,匠心毕现啊。《镜子》末句“你离开,镜子把你从嘴里吐出来”,几多生动形象,又夸张得可以,给人留下了太辽阔的再创作空间。同样《吊灯》最后一行“如果离开,我将弄瞎它的眼睛”看似平常至极,细想多么的多么的鲜活。即使再平常的日常琐事入诗《理发》给我们的感觉就不一样了,“……1000000字/删成100字/多干净的脑袋”,寥寥3行便凸现了诗人惜墨但又善于表达的硬功。显而易见,德宏不一般的聪明,他正娴熟地掌控着现代汉语每一枚字词的出列及其行进的方向。

    点赞好诗,没有哪个不提及“意象”的。“意象”这东西似乎是那么抽象、模糊与遥远。其实也很简单,也好理解,用不着更多饶舌。还是以德宏诗作为例吧。《10月5日章台古镇与本怀兄一醉》提到的所在,即我现居的县城,本怀兄乃写诗作文的好朋友。诗句24行,密密地编织着一种怀乡与念友的极致境界和情调,令人生出一阵阵别样的怀想。德宏与妻生育二女,他对妻的爱恋令人心疼,这是读毕《月河见证——致妻》的第一感受,请看“现在,我奉月老之命/取月河之水一滴——一枚金光闪闪的金戒/一枚爱的紧箍咒,将我们幸福的套住”。正好也“套”住了我们这些理性思维飘摇的触角。华容河是源自长江曲曲弯弯分分合合跌跌撞撞注入浩浩洞庭的母亲河,我和我的诗友们也将此水入过诗,本人散文诗集便取了一首同名之作的标题《华容河》。德宏对这条河流的理解、认识、膜拜与期盼,是有别于我等年纪稍长的华容人的。他的《华容河》写得多少有些悲壮,但不乏应有的温馨与希望。《老死回故乡——致上高村》显然是口语化地“说出”了一串关乎故乡的历史、故事与人文特质,同时表达了“我”对故乡刻骨铭心的依恋与赤忱,读来荡气回肠,难于自控。很有缘分,也很有意思,德宏诗中的“立新渠”,相对于他家来说,我曾经住在下游南岸。胞弟还与该渠重名,跟他同窗哩。而他对这条腰带似的排灌渠情有独钟,竟写出了“立新渠的乳汁,经上高桥挤入3000亩良田的嘴巴”,还有“1981年,我和国炎在河里扎猛子/小莲坐在岸上看,风吹乱她的头发,小莲咯咯咯地笑”。(均见《立新渠》)毋庸赘述,这些意象的精心营造,用华容话说,真的“下不得卵地”。德宏营造诗作意象的手法又是多样化的,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挑字选词,还集中在他的修辞语法及具体句式的综合运用上。诸君不妨细读一下《深夜,一只猫叫春》《轻》等。

    《华容传》,是一个华容乡友,一个具有诗人情感诗人气质诗人聪慧的青年乡友为他的故乡所立之大“传”。这位姓郑叫德宏的乡友,把他的第一故乡“华容”看得是那么重、那么真、那么美。行行诗句,字字乡愁。当读到“10000米缩成一寸。这样的距离,/是我的乡愁:适合我用皮囊抱紧骨头,用骨头驱赶/生活的恶;适合我在方寸间,/指认我的母亲。/无所谓南粤的暖与湘北的寒。/一纸心经传递——/两地书,余音缭绕”的诗篇时,你不得不为这首命题平白的《乡愁》拍案叫绝。德宏与我,纬度远隔,但常有联系,除了电话、短信、邮件、书报杂志外,还有诗作的交流或馈赠,《年关——寄王良庆老师》就是前两年收到的最尊贵的精神大礼包。我时常反刍过去的弟子对我的尊敬、信赖与祝福,心里一阵阵痒痒的舒服。上高桥是德宏丢胞衣罐子的圣地,油菜花是我们家乡春天最广阔最热闹最黄最香的一个花种,花期不长,只为结籽榨油走上百姓温暖的灶台。自然,作为青年诗人的德宏,凭精短的《上高桥》与成组的《油菜花》将乡情、乡愁渲染得如万亩的油菜花铺天盖地、汹涌澎湃,令读者感同身受、一起俯仰。“我的最初的故乡是在湖南省华容县上高村郑家宅院一个小女人的子宫”,以我有限的阅读,类似这般大胆神奇的比喻真不多见,且镶嵌于一句长长的大白话里,足见诗人尽管是以重复数十次的“故乡”为题,但表达的新奇令人惊喜万分。与此类诗篇可比的还有《他去了天堂修理栅栏——悼东荡子》,还有《我身体里的每一个零件都是你的》,前者对诗友老兄东荡子的英年早逝,从心脏深处与骨子里流淌出无尽的怀念与敬仰;后者给人想象的空间实在太阔,不同心境的人会有不同的体味与认同。恐怕这就是诗歌的伟大与奥妙。父子情、兄弟情自是人间浓得最难化开的典型的情感代表。德宏是个孝子,今年他借国庆长假回来了一趟,本想多陪陪老父,未料才活了68个春秋不近人均寿命的父亲忽于10月3号20:30病逝。5号傍晚我携妻依俗去送花圈,见德宏一身孝服,不时下跪磕头、迎来送往,不时为父点香燃烛化纸。7号9:25我收到了他发来的一条短信,未想到竟为一首悼父之作,题目《10月3日,棉花开得真白啊》。诗句不多,泣血不少。“白了,/空了。”撕心裂肺的哀痛仅4字2个标点了得啊。“最后一朵棉花开了,/父亲合眼了。”一个大孝子的万般思念与痛惜跃然纸上。同时,德宏又是一名十分看重手足情的人,从不忍卒读的祭其小弟四毛的诗《清明节,等我来看你》中获知,其弟四毛(郑燕辉)是2000年8月29日遭遇车祸不幸离世的。“哦,四毛,哥还要提醒你:/清明节,外面人多鬼杂,车水马龙,/你千万不要出远门,以免再受伤害,/乖乖待在家里,/等我来看你。”诗作这么收束之时,滴血流泪的文字在我的心海狠狠地掷了一块巨大的石头。

    曾经的“师傅爹”不一定能永远批阅得好弟子后来的作文,尤其是对德宏这样有义气有才情的诗人弟子。因此,我只是对德宏这份特殊的“作业”《华容传》作了些肤浅的阅读,好在爱读诗的朋友聪明,就让诸君在我与德宏共同的家乡极为温暖极为诗意的日光下细细地慢品吧。

    2015年10月21日子夜于湘北马早斋

通讯地址:湖南华容县文体广新局

邮政编码:414200

联系电话:0730-4222356(值班室)

          13974085177 (手机)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