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黄页首页 » 医疗卫生 » 华容县人民医院
  • 华容县人民医院

  • 联系人:华容县一医院
  • 电 话:0730-4499499
  • 手 机:
  • 传 真:
  • E-mail:
  • 微信号:
  • 地 址:华容县城关镇解放路19号
  • 网 址: 暂无网址
  • 标 签: 华容县人民医院  华容一医院  
  • 服 务: 认证已过期   信息有效期:2016年11月19日
  • QQ留言:
  • 关注度:黄页信息已有9055人关注 查看访问详情
目前为普通黄页用户,点击升级成为高级黄页用户享有更多功能

详细介绍

   华容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全县及周边地区的中心性医院。曾先后获得“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省“双文明单位”、省“文明医院”、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定点指导医院和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

    近几年来,医院医疗业务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办院规模日益扩大。医院现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拥有总资产1.3亿元,在职职工540多人,设置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500张,年门急诊病人近17万人次,出院病人2.9万多人次,
手术9200多台次。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在职职工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67人,其中主任医(护)师14人,副主任医(技、护)师53人,中级职称医务人员140多人。设有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外一科、妇产科、外二科、儿科、五官科、外三科、骨外科等十个临床病室以及手术麻醉科、门诊部、急诊科、放射科、CT科、超声科、功能科、检验科、药剂科、供应室、病理科等十一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德国西门子双螺旋CT(亚秒机)、飞利浦DR、飞利浦彩色B超、德国西门子黑白B超、德国高档电视腹腔镜、各种电子内镜或纤维镜、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血液透析机、1000mA数字化X光机、体外碎石机等100多台件万元以上大型现代诊疗设备,各类设备价值4000多万元。能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廉的医疗服务。  

华容县人民医院发展简史
    华容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39年10月,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回顾医院70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6个发展阶段:
    一、1939年至1949年,建立之初阶段。1939年前,华容县没有一所县立医院。直到1939年10月,才成立华容县卫生院,即华容县人民医院的前身,首任院长陈云亭,为一名中医师。医院建立时租借了城北街一座教堂旁边的四间房屋作为病房,开展了门诊、助产、一般清创、脓肿切开引流等一些简单业务。解放前10年,由于旧政府的无能,医院发展慢、规模小,先后三次搬迁院址,七次更换院长,但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
    二、1950年至1966年,艰苦创业阶段。1949年7月,华容解放。华容县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医院,于当年12月批准成立华容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县人民政府将大地主刘凤泉的14间大小房间没收后交医院使用,医院当时只有7名医务人员,2张病床,几乎无器械设备。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医院立足艰苦创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政府先后多次将地主的住房和一些公产房划拔给医院作病房,同时还为医院购置了显微镜等设备。1954年11月,为适应发展需要,医院将院址迁至天主教堂(现第二病区),医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400平方米,扩大到800平方米。1956年10月25日,医院正式更名为“华容县人民医院”,并将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分离,分别成立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医院更名时全院有员工29人,病床11张,显微镜2台。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创业,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医疗业务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截止1966年,医院房屋建筑面积达到了2000多平方米,医务人员64人,其中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4人、中专学历11人,配置了30毫安X光机、200毫安X光机、手术床等设备,能够开展妇产科、外科的一般手术,医疗业务基本能够正规操作和适应患者的需要,许多业务的开展都是开华容之先河。
    三、1967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乱中求稳阶段。1968年,县革委会发出通知,撤销人民医院、血防办、卫生防疫站等单位,统一成立“华容县人民卫生服务站革命委员会”。1970年,又撤销卫生服务站,恢复卫生局、血防办、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等单位。文革期间,医院各项工作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医院各届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乱中求治,乱中求稳,乱中求发展,创造了许多医疗奇迹,医疗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如1970年成功开展的大面积头皮离体12小时再植术,突破了当时国际医学技术权威认定的皮肉离体6小时不能再植成活的极限,获得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好评。1971年,将一位自主心律停止26分钟的病人抢救成功。1975年开展了全县例胸腔手术。组织医务人员积极下乡村为农民患者服务,用扁担挑着药品和仪器为农村病人服务(俗称“扁担医院”),《湖南日报》等新闻媒体还对“扁担医院”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四、1977年至1986年,走向正规阶段。文革后,通过拨乱反正,深化改革,医院逐步建立了业务工作管理体系,医院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正规化轨道。1980年,医院设置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后勤科、门诊部五个职能科室,医技设置了检验、放射、药械三个科室,临床设置了传染科、内儿科、骨科、普外科、妇产科五个病室。医院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医院管理得到加强,并被省卫生厅授予“医院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曾连续三年获得岳阳市县级医院文明服务名。1986年,被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医院”称号,被省爱卫会授予“卫生文明单位”称号。同时,医院不断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业务水平大幅提高。这10年间,医院共修建房屋近7000平方米。1986年,医院开设床位230张,当年出院病人4798人次,门诊病人109817人次,业务收入110万元。
    五、1987年至1997年,快速发展阶段。1986年后,医院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医院基础建设、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等都有了较快的发展。198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8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在全市文明医院工作检查中,连续6年获得全市名。1994年动工兴建了8455平方米的住院大楼。1996年被评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六、1998年至今,跨跃式发展阶段。 从1998年以来,医院坚持内强管理,外树形象,进一步完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狠抓医疗业务发展、优质服务和医德医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08年年底,医院拥有资产总额6869万元,比1997年的1764万元增长3.9倍,其中固定资产5360万元,比1997年的658万元增长了约8.1倍;接诊门急诊病人140490人次,完成出院病人20753人次,完成手术6531台次。这十年间,无论是医院资产总额、业务收入,还是业务范围、接诊病人数量等各项指标,都实行了翻番的目标。十年中,医院投入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2000多万元,共新建、改造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其中,2000-2001年,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新建面积达6800多平方米的门急诊大楼,。2003年,投入100多万元,对住院病房进行全面翻新改造。2005年,投入400多万元,修建第二病区;并投入100多万元,修建过街人行天桥,将住院部、门诊部、第二病区连为一体,为华容座跨街建筑;投入30多万元,修建健康广场。2007年,投入近20万元,在病房安装电视机150多台,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病房一台电视机,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档次。这十年中,医院在医疗设备建设上共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100多件,10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30多件,其中,2002年,投入近80万元,购置一台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003年,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一台1000mA数字化X光机;2004年,投入400万元,购置一台西门子双螺旋亚秒CT;2005年,投入近90万元,购置一台彩超;2008年,投入近200万元,购置飞利浦全自动数字化拍片系统一套(DR)。同时,医院的技术力量、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医疗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获得岳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医院被评为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003年被评为湖南省非典防治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被评为岳阳市医院管理年活动优胜单位,2008年在岳阳市三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验收检查中,获得全市县人民医院组的第二名。

地图查询

暂未设置地图信息
立即注册加入黄页

医疗卫生 推荐

""